温馨提示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操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在线 > 专家文章 > 详情

关注

韩新光 从业 26年
教授/博士/ 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级著名专家/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

2023/12/28
914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

韩德昌  水少锋²韩新光!Pratyush Ana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口腔颌面外科4500522放射科

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vasrular malfsrmatiom,VM)既往泛称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畸形的60%。由于头面颈部解剂结构关系复杂,使得口腔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外科于术治疗受到限制,且易造成畸形,给患者带来身心巨大痛苦。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口腔颌面部巨大的或难以治疗的血管畸形经介入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我们应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C),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7例复杂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l.1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2006-2007年间的患者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岁。病灶位于频颞部2例,耳题部1例,眼面颊部1例,颌下部2例,舌口底部1例。其中2例曾行平阳霉素注射,效果欠佳,1例手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术前根据不同情况行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以获得有关病灶的详尽资料(图1)。

图2栓塞术前DSA图像

1.2造影技术

常规术前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

行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DSA,造影剂为优维显300(广

州先灵药业)。在明确诊断后,行病变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

造影,确定病变范围、有无动静脉瘘及畸形、有无与颈内动脉分

支沟通的异常交通支,以此确立治疗方案(图2)。,

1.3  治疗方法

混合栓塞物配置方法为以造影剂5~10ml加入KMG微球后充分混合即可。治疗时,确定导管超选择进入病变供血动脉后,先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1~4 ml,然后在X线电视监视下,根据不同部位及不同的血液流速,选择微球直径(150~450

μm,400~800μm、900-1000μm等)。然后用注射器经导管缓慢注入KMG微球,待原供血管血流明显减缓后将导管后撤(有多支供血动脉的分别栓塞),栓塞完毕后将导管退至颈外动脉内造影,了解栓塞效果并观察颈外动脉其他分支的通畅情况。如见病变区染色消失,则表示栓塞成功。术毕拔除导管和导管鞘,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 min后加压包扎,患者平卧、穿刺肢体制动24h,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d。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仅部分位于耳题区病变的患者自诉栓塞过程中出现“爆鸣”异响,生命体征平稳,未子特殊处置。

1.4  疗效评价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4级,①治愈:术后6个月内病变基本消失,颜面外观良好,体位试验(-),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②显效:术后6个月内,病变缩小≥50%,但未完全消失,外观畸形明显改善,体位试验(-);③有效:术后6个月内,病变缩小<50%,外观畸形改善,体位试验(±),但(+)出现延迟;④无效:术后6个月内,病变无变化或复发,体位试验(+)。

2结  果

图1  术前三维CT图像

1.2  造影技术

常规术前准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脉DSA,造影剂为优维显300(广

*:现在郑州人民医院门腔科工作430003

7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栓塞治疗,大部分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立即明显改善或消失,病灶表面搏动感或血管杂音消失。栓塞完成后再行DSA造影见病变区染色消失,巨大畸形紊乱血管团消失,末梢异常血管明显减少,原供血动脉闭塞,无造影剂通

过(图3)。术后随访6~12个月,5例治愈,1例显效,1例有效。共栓塞供血动脉10支。计有题前动脉(3支)、枕动脉(I支》,耳后动脉(1支)、颌外动脉(4支)和舌动脉(1支)。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术后12~72 h,大部患者精神差,自诉患处胀痛,头晕、头痛、恶心;伴体温升高,均低于38.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局部病灶体积不同程度减小,皮温略高,搏动感喊轻,听诊杂音减弱或消失。术后给子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多于3d后缓解,5~7d后基本消失。

3  讨 论

血管畸形是一种血管形态异常,常有众多血管受累而呈现广泛的病变。口腔颌面部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巨大血管畸形手术切除存在失血量大、不易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以及面部功能与形态受损等不足之处。在非手术治疗方法中,硬化治疗、微波热凝治疗、单纯Nd-YAG激光照射治疗等各有其局限性,且适应范围较小、副反应较大,对巨大血管畸形治疗效果差。相比而言,介入栓寒治疗具有诸多优点及广泛的适应证,被认为是口腔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和适应证广泛的优点。

本研究采用KMG进行1腔颌面部巨大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与其它栓塞剂相比KMG具有的优点:

(1)无异物刺激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KMG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降解产物不被人体吸收和产生化学作用;(3)KMG进入血液后可迅速溶胀,使其嵌顿在靶血管的部位,靶向定位好,栓塞更确切;(4)KMG与造影剂混合后膨胀速度较PVA慢,故在释放过程中操作更为简便,不易堵管,有利于栓塞进行1-2|。因此,KMG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血管栓寨作用,栓塞牢靠,无毒性作用,使用方便、安全的生物性微

球血管栓塞剂3。它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稍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KMG作为血管栓塞剂可以有效地减小病灶的体积和缓解临床症状,患者满意,近期疗效理想,远期疗效及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则有待于进一步的跟踪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咏梅,黄长源.程永德.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治疗

子宫肌瘤2例[J].介人放射学杂志,2004,13(3):290.

[2]  花迎雪,乔德林,程永德.海藻酸钠微球在部分脾栓塞中

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3(5):456-457.

[3]刘太锋.祖茂衡,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检塞剂(KMG)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5,25(2):34-37.

(收稿:2008-08-18修回:2008-12-08)

全部评论 ()
回复
在线客服
APP下载
APP下载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